涪陵区区情概览
涪陵区位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总面积2942.3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52%。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最东点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珍溪镇红墙院。东西宽74.5千米,南北长70.8千米。涪陵区是全国“榨菜之乡”、全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鹤梁题刻、4A级景区武陵山大裂谷、4A级景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大木花谷等自然景点和小田溪巴王墓群、“程朱理学”发祥地点易园、“816”地下核工程遗址等人文景点。
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境内一般海拔为200~800米(吴淞高程,下同),最低处龙驹场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区境主要山脉有:铜矿山山脉、武陵山脉、大梁子山脉、黄草山—五宝山山脉和勾家场—梓里场山脉。境内河流属雨源补给型,多夏洪秋汛,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梨香溪、油江河、同乐河、清溪沟、上桥河、碧溪河等;乌江及其支流小溪、后溪、麻溪河等。
区境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据粗略统计,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30余科1500余属4000多种。区境动物在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农田动物群和盆地南缘中低山地带亚热带森林农田动物群的过渡地区,动物兼有南北方种类。
区境主要矿产有页岩气、煤、天然气、铁矿、沙金、铝土矿、石灰石、泥岩、砂岩、硅质岩、硫铁矿等。
涪陵区辖马鞍街道、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白涛街道、龙桥街道、蔺市街道、义和街道、珍溪镇、新妙镇、南沱镇、清溪镇、百胜镇、石沱镇、龙潭镇、马武镇、焦石镇、青羊镇、同乐镇、大顺镇、增福镇、罗云镇、大木乡、武陵山乡等27个街道(镇、乡)。2020年末,全区公安户籍户数44.88万户,户籍人口114.17万,人口密度为388人/平方公里。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111.5万。
2020年,涪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25.08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20亿元,可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79.01亿元,可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462.87亿元,可比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8:55.4:37.8。民营经济增加值746.91亿元,可比增长6.7%,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1.0%。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4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83.2亿元,可比增长4.8%。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17.00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6.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2%。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1742.2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6.5%。
2020年,涪陵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3元,比上年增长7.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36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0元,比上年增长8.5%。